
發布時間:2025年09月30日 來源:本站 作者:管理員 點擊率: 次
為深入推進“大思政課”建設,9月26日上午,思政部聯合教務處、醫藥系,組織40余名師生赴盂縣南村開心農場開展了“鄉村振興 技助農桑”實踐研學活動。
活動伊始,思政課教師就南村“以綠色轉型帶動鄉村振興”進行了現場教學,聽完教師的講解,同學們帶著“解鎖鄉村振興密碼”的任務開始了研學之旅。

研學第一站,同學們參觀了“魚菜共生”生態農業基地。隨著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解,同學們紛紛駐足觀察魚池與菜架的循環系統,感悟著科技賦能催生的綠色生態農業新模式。思政部書記、主任趙書云以學生興趣點為切入口,現場講授了一堂“場館里的思政課”。她從“魚菜共生”模式的運行原理講起,使同學們對循環共生與零廢棄的生態思想從“理論”到“實踐”的生動轉化有了更加具象化地認識,也讓同學們更直觀地了解南村向綠而行,以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。隨后,學生們圍繞“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”展開討論,老師和基地工作人員逐一回應學生疑問,引導學生將理論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,實現了從思政小課堂到社會大課堂的延伸。

研學第二站,同學們參觀了中醫藥科技展覽館,從圖文并茂的中醫藥發展史到藥材功效展覽圖再到中醫的哲學思維,豐富的展陳內容讓師生們全方位了解了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。在展區,醫藥系老師耐心解答學生的問題,并現場手把手教同學們如何通過“看顏色、聞氣味、摸質地”分辨藥材真偽。觀展結束后,同學們分組開啟艾條制作體驗。從艾草處理、粉碎篩分到卷制分裝,在大家的動手操作下,一根根艾條制作完成,醫藥系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艾灸的作用功效以及常用手法。通過“選材—研磨—制作-成品”勞動流程,既培養了學生協作能力,提升了技藝水平,又厚植了文化自信與踏實勞動的價值觀。
活動第三站,同學們來到種植區,辨識中草藥,進一步加深了專業知識的學習。


此次實踐活動,是我院探索“思政+勞動+專業”實踐育人模式的全新嘗試。通過活動,同學們不僅認識到思政教育不只是坐在課堂上“聽道理”,更要走到田間地頭“悟真理”。特別是通過勞動體驗和專業實訓,實現了“以勞育技,以技促勞”的培養目標。思政部將以此為契機,繼續探索多元化實踐活動模式,推動我院思政教育走深走實。
